中国文明网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zhongguowenmingwang
title_picture2

滨州文明网 > 道德模范 正文

第七届山东省道德模范于俊芬:弱女子30余年坚守撑起一个家

2020-08-25来源:滨州文明网

摘要:  于俊芬,女,1964年12月出生,滨州市无棣县棣丰街道佘家村村民。新婚不久,丈夫因病导致失明、语言障碍、不能自理等症状,公公残疾,婆婆神志不清,但她仍不离不弃,坚守34年撑起这个家。

推荐关键字

  于俊芬,女,1964年12月出生,滨州市无棣县棣丰街道佘家村村民。新婚不久,丈夫因病导致失明、语言障碍、不能自理等症状,公公残疾,婆婆神志不清,但她仍不离不弃,坚守34年撑起这个家。

   

  新婚不久丈夫罹患重病 

  1985年冬,21岁的于俊芬嫁给邻村青年佘崇合。新婚美好,家庭和谐的好日子刚刚开始不久,就被病魔终结了。她的新婚丈夫得了脑垂体瘤,脑瘤增长压迫神经组织,导致视力问题,如果不及时手术,将陷入失明的境地。在当时,公公有残疾,婆婆大脑有问题,无法料理家务,对本来贫苦不堪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1986年正月初六,于俊芬拖着已怀孕的身体,兜里揣着求亲告友多方筹措的2万多元钱,带着丈夫到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做手术。然而手术后奇迹没有出现,脑瘤继续增大,无奈之下于1987年腊月再次手术,又花费了4万多元手术费。

  在八十年代,有“万元户”这个称谓的农村家庭是让人羡慕不已的。但于俊芬这个家庭已经陷入了高额债务的泥潭中。更糟糕的是,术后她丈夫的病情仍继续恶化,出现失明、语言障碍、不能自理等症状。

  再苦再难她咬牙坚守 

  于俊芬从此陷入了孤苦无依的境地,家里有卧病在床的丈夫,腿有残疾的公公,神志不清的婆婆,嗷嗷待哺的儿子;家外五口人的土地,需要她独自一人去夏种秋收。麦收的时候,她一个女人去抢收,兜里揣着西红柿和黄瓜,饿了就用它填饱肚子。白天干不完,夜里继续干。三十多岁时已累了一身的病,娘家人心疼,劝她再走一步。她泪流满面地说:“我走了,他们怎么办?都得等死啊!俺的孩子不能没有家啊。”在烈日下、严冬里,她累了,连一个可以靠一靠的肩膀都没有,独自扛起了所有重担。

  更艰难的还有贫穷,每当想起儿子小时候盯着小伙伴吃冰棍的眼神她就心痛不已。有一年夏天,于俊芬在街头看到儿子用无比渴望的眼神盯着小伙伴吃冰棍,那时的冰棍才一毛五分钱一根,但她儿子却从来没有吃过,因为买不起。儿子的眼神刺痛了这位母亲的心,回到家于俊芬蒙着被子大哭了一场,觉得太对不住儿子了。

  她也会有难受心酸的时候:看到邻居家崭新的高大房舍,回望自己家的低矮泥房,院子里还有倒塌的偏房废墟;看到街上越来越多的摩托车和汽车,她家的自行车还是远房的大爷资助给孩子上学时用的;看到同龄女人整洁漂亮的穿衣打扮,再看着自己邻里乡亲过季替换下来的衣裤袜......她虽痛楚,但依然坚守着这个失去了丈夫疼爱的贫苦的家,没有选择外嫁。她对家人的爱和责任感,让她义无反顾的选择坚守。她在,家在,爱在,这个残垣断壁的家里,才有热气腾腾的饭菜。

  苦尽甘来知足是福 

  2018年4月,丈夫佘崇合去世。如今,于俊芬和儿子、媳妇,孙子、孙女生活在一起。平时儿子、媳妇在附近打工,于俊芬在家照顾8岁的孙子和1岁多的孙女。对现在的生活,善良的于俊芬感到无比的感恩、知足和幸福。

  30余年来,于俊芬这位柔弱的女子,用一个人的坚韧和付出,为这个不幸的家撑起了一片天,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生命之歌。

  于俊芬入选“山东好人之星”、“中国好人榜”,获“第六届滨州市道德模范”“滨州市好媳妇”等荣誉称号。

滨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滨州传媒集团滨州传媒网承办
鲁ICP备10208577号  电话:3162380 邮箱:bzwm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