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zhongguowenmingwang
title_picture2

滨州文明网 > 理响滨州 正文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艺术

2020-05-07来源:滨州网

摘要:《孙子兵法》是2500多年前先秦兵家流传下来的智慧宝库,它以深邃而奥秘的思辨内容、博大而精深的军事学说内涵、清新而鲜明的实践风格、辞如珠玉的文学语言,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赢得了古今中外诸多领域人们的赞誉与推崇。但是,经常有人对我说,《孙子兵法》太深奥了,看不透,看不懂,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学习,如何借鉴呢?《孙子兵法》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战争制胜之道,二是选将治军之法,如果与现实应用相对应,就是竞争之道和管理之法,我们普通人不妨从这两条主线入手,开启学习《孙子兵法》之路。

推荐关键字
 

《孙子兵法》是2500多年前先秦兵家流传下来的智慧宝库,它以深邃而奥秘的思辨内容、博大而精深的军事学说内涵、清新而鲜明的实践风格、辞如珠玉的文学语言,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赢得了古今中外诸多领域人们的赞誉与推崇。但是,经常有人对我说,《孙子兵法》太深奥了,看不透,看不懂,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学习,如何借鉴呢?《孙子兵法》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战争制胜之道,二是选将治军之法,如果与现实应用相对应,就是竞争之道和管理之法,我们普通人不妨从这两条主线入手,开启学习《孙子兵法》之路。今天,我们主要谈谈《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纵观《孙子兵法》十三篇,虽然没有专门的篇章专论治军管理,但是各篇都蕴含着一些管理的谋略艺术,其中许多观点值得各行业、各层级的管理者们借鉴。

“主孰有道”——注重宏观管理策略

《孙子兵法》中的“主”是一国之君,但现实中可以引申为各规模各层级组织的负责人,他既拥有一定的权力又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作为“主”,无论是一国之君,还是一家之长,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何为“道”,方可形成“上下同欲”的局面,让人心拧成一股绳,形成做事的合力。

“道”有多重含义。一是从国君自身来看,要践行修己之道,这决定着其道德修养能否以德服人。国君将帅个人的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令民与上同意”。孔子也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论是士兵还是百姓,心中是有杆秤的,对于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身先士卒的君主将领,往往会自然而然尊敬和服从。二是从国君管理策略来看,要锤炼处世之道,这决定着其领导艺术能否以道驭人。作为领导管理者,光是以德服人还不够,还要善于处世之道,提升领导艺术。一国之主和普通军民上下一心、同甘共苦的政治局面并不是靠行政命令形成的,而是功在平时,按自然规律治国、治军,使军队和百姓亲近并服从。三是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要修明治国之道,其政策法令性质是否利国利民。国君将帅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干家,而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家。因此,孙子提出要“修道而保法”,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修明政治以确保法令制度的贯彻实行,才能在关键军事行动中掌握主动权。

“将孰有能”——锻造管理者核心能力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所以一将难求,难就难在能够掌管千军万马的将领,必须要有过人的领导才能和杰出的军事素质。在《孙子兵法》中,多次论及将帅的才能和品质,其中比较系统论述的主要有“为将五德”和“为将五危”。

首先,“为将五德”指的是孙子心目中优秀将帅应具备的五种优秀品质。孙子非常重视将帅自身修养,认为这是能否成功治理军队的关键,也是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计篇》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曹操注释此句为“将宜五德备也。”智,即多谋善断;信,即赏罚有信;仁,即爱兵抚士;勇,即勇敢坚毅;严,即明法审令。优秀的领导者,应五德兼备,缺一不可。纵观历史,能够五德具备者并不多,有勇无谋者有之,仁慈有余严明不足者有之。西楚霸王项羽,曾一时握有天下,但是猜妒部属,过度杀戮,最后兵败乌江,自刎而亡;再如关羽,虽重情义讲信用,骁勇善战,但自傲轻敌,大意失荆州。五德之才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需要不断自我修炼,逐步提升的。

其次,“为将五危”则是孙子告诫将帅应避免的五方面缺陷。孙子认为,“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正所谓,凡事皆有度。本来不怕牺牲是勇敢的表现,但固执求死,就成了拼命主义了。同样,保存自己本是战胜敌人的前提条件,但越是贪生怕死,苟且偷生,就越容易被俘虏。“忿速”,指的是性格急躁,急于求成;“廉洁”,指的是过于洁身自好,看重名誉;“爱民”,指的是盲目爱兵爱民,不知权衡利害。在没有掌握好度,或者不分形势时,这些品质就容易成为被对手利用的弱点。

孙子为将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综合性,二是辩证性。因此,管理者既要多方面修养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又要恰当根据实际情况把握限度,力争“五德”,力避“五危”,灵活发挥自身特长,成为建功立业的良将。

“法令孰行”——加强制度化管理

以法制军是从古至今的军事家都注重的问题。因此,在《孙子兵法》中数次提到如何以法制军。普通百姓参军后,经过训练能够成为令行禁止、齐勇若一的铁军,靠的就是法令,其重点在于如何“行”法。

孙子认为,治军应当严格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军令既出应当严格执行,不可朝令夕改。“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这里,光有法令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素行”,即一以贯之地执行。西汉老将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之所以成为执法如山的佳话,就是在于周亚夫不畏强权,一视同仁,无论皇帝还是士兵都要遵守军营规定。

除了“令必素行”,孙子还强调要“文武兼施”。良将既要以法制军,也要以情带兵。所以他主张“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将领用恩惠和信义凝聚广大官兵。如果不施恩惠或展现诚信就大兴惩罚,难以使下属心悦诚服,相反,如果一味讲究恩惠却不能严格执法,那么就会“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关键时刻指挥不动被骄纵的部属,也就是孙子所说“譬若骄子不可用也”。这就是管理的辩证法,既要“视卒如爱子”,又强调“慈不掌兵”的道理,这就是孙子治军的核心智慧——“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士卒孰练”——注重各级培训

两军对垒,训练有素的一方战斗力强,作战时就占据优势,而训练不精的一方则战斗力弱,作战时将处于劣势。因此,孙子提出的“士卒孰练”, 关键在于“练”字,讲的是部队军事训练质量的问题,主要是要在练兵和精兵方面下苦功夫。

古代许多军事家都强调军事训练的问题。《吴子兵法》提出:“凡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司马法》认为:“士不先教,不可用也。”这些都是与孙子的精兵练兵思想是一致的。孙子强调部队要有实力优势,但是实力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是在于是否训练有素,因而他的表述不是“士卒孰多”,而是“士卒孰练”。他还指出,“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兵力不在于多,而是不要轻敌冒进,集中兵力,判明敌情,战而胜之,这就够了。无论是古代的岳家军、戚家军,还是近代的湘军、新军都是因训练有素、军纪严明、战斗力强而闻名,这与孙子练兵精兵思想一脉相承。

作为管理者,孙子重训练、求精兵的思想无疑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各行业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又是能力的竞争,管理者要重视工作中结合所属人员任职岗位的培训,转变观念,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以增强团队实力。

“赏罚孰明”——落实高效激励机制

科学的赏罚制度是治军的法宝,也是治军的标志。通过观察赏罚是否严明,可以判断对方军纪是否严整、战斗力是否旺盛,关键在于赏罚机制的设置是否严明。因此,孙子把“赏罚孰明”列于“七计”之中。

《孙子兵法》关于赏罚的论述并不多,但是非常注重将领在实战中的赏罚激励。他认为“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也就是强调让兵士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看到赏罚的效果。这与《司马法》中的“赏不逾时”的意思是相似的。孙子还主张重赏重罚,他认为在战场上为了激励士气可以“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即实行超越惯例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号令,在战场关键时刻,经过重赏重罚的部队一旦投入战斗,就会“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团结一心,令行禁止。

在管理艺术上可以充分借鉴孙子的赏罚激励思想,注重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紧密结合,协调并用。虽然在市场经济时代,物质奖励是必要的,也要注重精神鼓舞,奖赏的艺术就在于如何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

总之,孙子的治军思想深刻而系统,值得我们深入发掘,创造性地应用于管理中,现代政府领导、企业家、组织机构核心如果善于从中取其精华,悟其神韵,就能够把饱含智慧的兵法与充满时代精神的现代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领导管理水平。

(作者为国防大学孙子兵法研究中心博士后)

滨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滨州传媒集团滨州传媒网承办
鲁ICP备10208577号  电话:3162380 邮箱:bzwm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