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zhongguowenmingwang
title_picture2

滨州文明网 > 对外宣传 正文

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滨州“量体裁衣”为贫困户定制“岗位”

2020-08-03来源:大众日报

摘要: 在博兴县吕艺镇博华林场,工人们正拿着剪刀对造型树进行修剪,有的被修剪成“花瓶”、有的被修剪成“孔雀”……林场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态经济新模式,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项目带动等方式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特色经济林产业扶贫1005人,护林员岗位扶贫2人,帮助村民增收。

推荐关键字

  在博兴县吕艺镇博华林场,工人们正拿着剪刀对造型树进行修剪,有的被修剪成“花瓶”、有的被修剪成“孔雀”……林场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态经济新模式,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项目带动等方式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特色经济林产业扶贫1005人,护林员岗位扶贫2人,帮助村民增收。

  

  博华林场的做法不是个例,在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中,滨州市进行新探索、新实践,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确保贫困群众有“岗位”。

  林场负责人杜彤告诉记者,在坚持以产业兴农的同时,博华林场还整合了许多教育培训资源,对周围的村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创业平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创收。“我以前在村里靠种地为生,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自从有了这个林场,我就到这里找到了一份修剪苗木的工作,变成了一名工人,每个月能拿到工资,生活比以前舒服多了。”家住博华佳苑小区的马美玲说。 

  

  近年来,博兴县湖滨镇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的要求,因地制宜,精准规划致富项目,先后在寨卢、柳童、姜韩、柳王等村大力推广种植红心火龙果、葡萄、有机蔬菜,发展木器加工集中喷漆厂,通过“党支部牵头+合作社运营+贫困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吸收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等贫困人员到项目基地接受培训并实现就业,以达到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贫困户脱贫的目标。  

  

  

  其中,寨卢村的果蔬种植观光采摘产业园建设让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目前,我村已带动种植大户近20户,为全村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妇女等提供务工量100多个。”村党支部书记卢新清说。

  “我们家不仅住上了宽敞的砖混结构房,而且没花一分钱,自来水顺进了厨房,孩子上学也有了保障,俺也有了工作岗位。”说起扶贫惠民政策,姜韩村的贫困户李春兰激动不已。

  该镇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切实了解村民的就业意愿和就业需求,建立起就业培训、企业吸纳就业、村集体增收项目安置就业岗位等就业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着力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镇发展了以柳童、寨户为代表的集体增收项目4个,解决贫困人员就业10余人;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余名,担任果蔬、苗木等管理员,户均增收6000余元。此外,还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肉食鸡养殖、特色农业种植、木器加工等民营经济,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近100个。

  为了让贫困群众有“岗”,邹平市创新推出“岗位分解”理念,利用企业扶贫、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扶贫方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重点关注人群提供就业机会。“岗位分解”理念,即将一个工作岗位分解成两个甚至更多扶贫岗位,把工作量进行分解,岗位收入也相应分解,为贫困户量身定做合适的扶贫岗位,为他们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

  八方生态家庭农场积极争创邹平市就业扶贫基地,为4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实施扶贫项目以来,各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89万元,实现项目收益62.48万元,累计帮扶带动贫困群众1233人次。”农场负责人石学君说。

  当记者走进惠民县李庄镇派出所时,苏振龙正忙着导录像。苏振龙是李庄镇狗皮苏村的贫困户,现今在李庄镇派出所工作,负责出警及导录像。

  2000年出生的他较大多数孩子来说经历了更多的曲折与不幸。2018年父亲由于突发脑溢血去世,给本来就贫困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半年后,噩耗又传来,母亲因糖尿病酸中毒,在重症监护室坚持了几天后,仍因病重而去世,使得苏振龙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年龄大了,患有糖尿病,需要经常检查,苏振龙意识到自己必须承担起家庭重担,但是由于学历限制,四处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新兴社区书记和镇扶贫办了解到情况后,为他办理了相关的政策帮扶,把他介绍到派出所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给提供宿舍和伙食。现今,苏振龙已经完全融入到派出所的工作环境中,且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同事的欢迎。他用实际行动,为奶奶和自己撑起了一片天。

  “咱虽然年龄大了政府一直照顾着,但也不能啥都等着政府啊,趁还能自己动手,就当是给孙子做个榜样,人穷志不能短,自力更生才是本事。”高同建看着满屋子各式各样的手工绳网,热情地跟记者拉着家常。

  李庄镇扶贫办遍访核查组对高北村高同建户进行走访时了解到,他的妻子杜广英2014年因腰椎手术失败,不能直立行走,失去了劳动能力,三年前高同建父子俩出行遇车祸,儿子意外身亡,高同建肋骨骨折、脾脏严重创伤,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

  得知其情况后,镇扶贫办立即启动贫困户纳入程序,将高同建户纳入贫困户管理。后来,儿媳改嫁,留下年仅10岁的孙子跟高同建夫妇共同生活。面对生活的一次次重创,高同建说“人活着不能让生活压趴下”,借着镇上绳网企业多、手工零活多的优势,他不等不靠,在家编起了绳网。

  李庄镇现有贫困户743户、1443人。镇党委政府注重“扶智”与“扶志”,积极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通过电商培训、放活入户等形式消除贫困户躺在“温床上”等、靠、要的思想,引导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李乐  吕明芳  报道)

滨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滨州传媒集团滨州传媒网承办
鲁ICP备10208577号  电话:3162380 邮箱:bzwmb@sina.com